English

引人注目的克林顿南亚之行

2000-03-18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张 松 我有话说

近年来,南亚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印巴两国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升级,恐怖行动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之下,将于3月20日开始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南亚之行备受瞩目。

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最后一年的重要国际访问之一——南亚之行的行程已定。克林顿将于3月19日晚抵达新德里,并于20日开始对孟加拉国和印度分别进行一天和五天的国事访问。3月25日,克林顿将对巴基斯坦进行4个小时的“顺访”。

这是自卡特总统1977年访问南亚以来,美国总统23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这也将是1969年尼克松总统访巴后31年来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耐人寻味的是,直到3月初,白宫还宣布克林顿此行将只包括印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

弃旧友寻新欢

在南亚各国中,巴基斯坦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人们都还记得,在冷战时期,美军飞机频频从巴基斯坦境内的美军基地起飞,到前苏联境内侦察;70年代,巴基斯坦作为美中之间的沟通桥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起了很大作用。而印度在冷战时期宣称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实际上一直效力于前苏联的鞍前马后。

但是,随着阿富汗战争的结束,美国和巴基斯坦也结束了他们的“蜜月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巴基斯坦执意发展核武器,去年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成立了军人政府,美国对此非常不满;美国还指责巴基斯坦在去年的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表现恶劣”,指责巴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其支持的恐怖组织“有染”。一时间两国关系雾锁愁城。

另一方面,美印关系则持续升温:在国会暂不实施对印度的制裁的授权之下,克林顿总统已经解除了在印度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之后对它实行的某些制裁;在去年夏天发生的格尔吉尔危机中,美国出人意料地遏止了冷战中的盟友巴基斯坦而支持了印度的立场;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与印度外长围绕以核不扩散问题这一核心进行了9轮会谈,双方声明说已“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政治和战略分歧”;美国对印度核试验的立场,已从联合国1172号决议的立场撤退,不再要求印度放弃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能力,而是要求后者承诺防止动用和转让核武器;尽管美国对印度的军事制裁尚未解除,但却派力主美印保持紧密战略和军事关系的克劳德·基克莱特中将率团访印,印军司令马利克将军随后对美国的访问竟达14天之久。

此次克林顿南亚之行,将对印度进行为期五天的正式访问,而是否访巴则一直悬着,直到3月上旬才表示要“顺访”,规格上明显有别。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南亚政策已从保持“等距离外交”的零和态度开始向印度进行“战略倾斜”。

喜新厌旧为哪般

克林顿的这次访问,正是在美国南亚政策发生一系列“微调”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南亚政策的调整,是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国认为“民主的大国”印度可以作为自己在南亚地区的新“伙伴”。美国多年来一直在南亚地区进行渗透,试图在该地区建立起自己主导下的战略安全体系。近几年来,印度经济增长稳定,综合国力有所上升;军事力量继续加强,常规军备稳步发展;经过几次核试验后,印度一只脚已跨入“核俱乐部”。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超强”地位得到巩固。美国认为印度作为一个“民主的”大国,可以取代军人独裁、经济衰退、内乱不断的巴基斯坦,成为美在该地区合适的新“伙伴”。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对美国极具吸引力。印度是一个有10亿人口,居世界第二,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1991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据预计,印度今后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7.5%左右。随着经济的增长,印度的市场潜力也日益得到西方各国的重视。印度号称有“两亿中产阶级”,并以此吸引外国投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软件业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之一。因此,美国已经把印度视为“继中国之后的最大市场”,率先积极向印度投资。

与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相比,巴基斯坦最近几年则陷于政治风波和军事动乱之中。尤其是去年的格尔吉尔事件不仅使其在军事上受到重挫,在经济上也因国际压力变得一筹莫展。目前,该国外债负担沉重,外资流入剧减,工农业生产低迷不振,出口创汇严重受挫。

(未完待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